電弧變送器的工作原理和數學模型
點擊次數:2498 更新時間:2014-07-22
一、電弧變送器的工作原理
利用焊炬與工件之間間隔變化引起的焊接參數變化來探測焊炬高度和左右偏差,在等速送絲調節系統中,送絲速度恒定,焊接電源一般采用平或緩降的外特性,在這種情況下,焊接電流將跟著電弧長度的變化而變化。
二、電弧變送器的數學模型
控制系統包括控制器和對象二大部門,其中被控對象的動態特性是主要的,所以建立被控對象的數學模型是所有工作的*步,所謂“系統建模”,就是對軟件中過程的抽象描述。
常用的建模方法有:a機理分析法,b統計建模法,c神經網絡建模法,d智能建模法。
我們在這要分析的是旋轉電弧焊炬長度和焊接電流之間的數學模型H(s)—I(s),其中輸入量是弧長,輸出量是實時的焊接電流。固然不同系統中詳細的結果各異,但結果均為二階的對應關系。
設某個焊接過程為對象H(s)=(1+3s)/(1+2s)(1+8s),因為所給傳遞函數代表的對象是線性時不變的,所以用簡樸的比例控制是可行的,只要比例系數恰當,跟蹤誤差將會足夠小;假如加上積分項將可以在較小的比例系數的情況下得到很好的跟蹤精度;加上微分項可以減小超調量。